2020-11-21
9月8日,四川特銳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在SMC編帶機上進行電容測耐壓。 郭超英攝
9月7日,參觀了干凈整潔的生產線后,坐進新廠房內的會議室,四川特銳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世軍在展示屏前隨手放大一張產品圖,為采購商代表介紹產品的性能。
這與兩個月前的情景已經有天壤之別。當時,劉世軍的企業借用的是一間臨時廠房,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導致辦公室沒法開空調,酷熱難耐。
隨著新廠房落成,產能一下擴大10倍,預計訂單量也將由8000萬元增至2億元。“現在全球500強的電子企業,幾乎都與我們有直接或間接的合作。”劉世軍說。
劉世軍的案例并非個例。綿陽經濟發展已走出年初的“低谷”,近期各項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呈現積極變化,個別數據逆勢增長創下新高。
產能提升 企業用電量增勢強勁
根據目前出爐的各項經濟數據,綿陽經濟在經歷一季度的“低谷”后,已基本恢復此前的發展態勢,用電量、金融貸款、新增市場主體、海關進出口等,進入二季度后快速增長。
用電量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從數據來看,綿陽用電量延續了近年來的增長勢頭,在2019年實現用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后,今年上半年,綿陽用電量為62.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85%。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穩定增長,占比約53.9%。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顯示等先進制造業表現搶眼,帶動用電量增長強勁。1-6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達1.07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14%。隨著京東方、惠科等新型顯示巨頭產能陸續擴大,6月,上述產業用電量達216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51.25%。
與用電量增長同步的,是綿陽外貿進出口的高速增長。1-7月,綿陽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33.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7.4%,其中出口49.1億元人民幣,增長42.5%。7月當月出口7.5億元,同比增長27.1%,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35億元,增長57.7%,占出口值的71.3%。隨著京東方、惠科等重大項目產能提升,液晶顯示板出口2.8億元,增長4.2倍。
得益于產業發展,截至6月底,綿陽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738.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02%。同期,綿陽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6228萬戶,較上年同期增長6.77%。
科技引領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上述數據增長的背后是效率的提升。在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通過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工人數量減少20%-30%,人均效率卻提升了65%。
近日,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相關人士介紹,隨著智能化生產設備的調試推進,通過在車間內穿梭的自動導航小車,產業園內的物流自動化率已達到95%,基本告別了人工操作配送。另一方面,工廠每秒可查詢處理數據十萬條,為智能生產定制提供了海量數據,也助推了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產業園人數從1100人增長為1300人,但年產量則由210萬臺增至600萬臺,幾乎是以前的三倍。
與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情況類似,在綿陽惠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借助先進工藝和設備,玻璃利用率達到98%以上。這意味著,按照企業100億元的生產成本投入計算,每提高1%的切割率,就能節約成本1億元,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隨著京東方、惠科等項目產能擴大,綿陽產新型顯示產品已開始銷往國內外,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
綿陽經濟活力的體現,恰恰與之前的布局密切相關——京東方綿陽項目于2016年開工、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與惠科綿陽項目均于2018年開工……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持續努力,儲備了足夠多的產業項目。近年來,綿陽共引進了83個投資超5億元的工業項目,其中百億級項目6個,刷新了綿陽建市30多年來的招商引資紀錄。
積蓄動能 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綿陽正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截至8月7日,綿陽共儲備“十四五”項目4683個,總投資2.23萬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的產業化項目1021個,總投資6533.59億元。
在儲備的產業化項目中,除已具備優勢的新型顯示等產業外,以5G、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領域也頗為亮眼,不乏擴大規模、追加投資的后續項目。
“訂單大概增加了5倍,每天生產線都排滿。”9月3日,又接到新的訂單,光聯訊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瑋中說。
作為5G通訊基站、大數據中心的核心元器件,光聯訊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光模塊最近開始供不應求。這促使企業開始加速推動自建光電產業園的方案,“總面積計劃為200畝,邀請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集中,一同做大產業。”陳瑋中說。
幾年前,陳瑋中告別原來的網絡入戶安裝行業,選擇進軍行業上游,因為踩準了節奏,企業迅速壯大。
同樣踩準節奏的還有綿陽的數字經濟。此前綿陽不在國家選定的5G試點城市內,經過幾年努力,2019年10月,綿陽入選全國首批5G商用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非省會地級市,此后綿陽5G通訊基站建設進度一直排名全省前列。
據介紹,綿陽還將繼續推動“5G+工業互聯網”“5G+智慧教育”“5G+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應用探索,探索更多數字經濟發展路徑。根據《綿陽市加快5G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2年,綿陽全市5G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拉動信息服務業及新業態規模超過300億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綿陽近日出臺《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計劃實施220個相關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這些都將為綿陽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堅實基礎。”綿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祖明遠)